培训背景
20世纪四十年代,电子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,随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,特别是微型机的普及,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,其中电子数据处理成为主流。但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面临大量、复杂的数据管理和使用问题。为满足这些需求,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,将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,实现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共享。
众多科学家致力于数据库研究,形成了各类数据库。数据库技术历经五十年代的萌芽、六十年代的形成、七十年代的成熟,到八十年代得到广泛应用。五十年代初,数据处理进入文件处理阶段,W. C. Mc Gee的开创性工作为数据库系统奠定基础。1969年,IBM推出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IMS,出现层次模型数据库。1968年,CODASYL的DBTG开始研究数据库问题,提出许多数据库系统的概念、方法和技术,如数据定义与操作分离、存取控制和子模式等,基于网状结构的DBTG方法成为数据库网状模型的代表。
1970年,E. F. Codd发表关于关系模型的论文,开创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,推动数据库系统从应用为主转向理论研究。他多次发表关于关系模型的文章,将数学方法引入数据库系统,奠定理论基础,使数据库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并逐步成熟。E. F. Codd因此获得1981年ACM图灵奖。
培训对象
公司的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维护开发人员;集团或分公司从事信息系统开发、网络建设的数据信息主管、技术总监,数据库管理、数据分析、网络维护的相关人员;对数据库管理感兴趣的IT人员等。
培训收益
通过此次课程培训,可使学习者获得如下收益:
1.深入了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、逻辑结构;
2.数据库启停控制和参数维护;
3.网络配置,数据库的动态注册和静态注册;
4.数据库空间大小估算、REDO和UNDO设置;
5.数据库用户权限管理;
6.数据库并发管理,阻塞状态和死锁处理;
7.使用RMAN完成数据库备份及恢复,RMAN备份过程监控、优化;
8.数据库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;
9.Data Guard使用场景,物理Data Guard环境搭建;
10.使用Data Guard Broker控制switchover和failover;
11.Oracle Clusterware的原理讲解及安装配置实战;
12.Oracle RAC的原理及安装配置实战;
13.客户端连接高可用;
14.集群环境的节点添加和删除。
培训特色
1.本课程培训时长4天;
2.课程全过程贯穿实战项目的演示实验,使学员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。
日程安排
时间 | 培训模块 | 培训内容 |
第一天上午 | 体系结构介绍及安装创建数据库 | Oracle 12C新特性介绍 1.新特性介绍 2.讲解多租户概念,CDB和PDB维护 内容一:数据库体系结构 1.数据库和实例关系,单实例环境和RAC区别 2.数据库文件构成 3.介绍数据库实例构成 4.深入讲解系统全局区SGA和进程全局区PGA 5.介绍数据库进程 内容二:安装 Oracle 数据库软件 1.介绍DBA核心任务和工具 2.设置系统环境,安装Oracle 3.最佳的灵活的体系结构 4.使用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 (OUI)安装软件 内容三:创建 Oracle 数据库 1.使用数据库配置助手 (DBCA) 创建数据库 2.使用 DBCA创建数据库设计模板 3.使用 DBCA生成数据库创建脚本 |
第一天下午 | 管理数据库实例及配置网络环境 | 内容四:管理 Oracle实例 1.讲解数据库启动和停止的三阶段 2.启动和停止Oracle数据库 3.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(EM)的使用 4.使用 SQL*Plus访问数据库 5.修改数据库初始化参数 6.查看预警日志及如何使用数据字典 内容五:配置 Oracle Network 环境 1.监听程序的配置和启停控制 2.动态数据库注册和静态数据库注册 3.Oracle Net Service配置 4.配置连接时故障转移Failover和负载均衡Loadbalance 5.测试 Oracle Net 的连接性 6.确定何时使用共享服务器和专用服务器 |
第二天上午 | 逻辑结构、用户权限及并发管理 | 内容一:管理数据库存储结构 1.讲解数据库逻辑结构 2.描述表数据存储(以块为单位) 3.定义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用途 4.了解和使用 Oracle Managed Files (OMF) 5.创建和管理表空间 6.获取表空间信息 7.描述自动存储管理 (ASM) 的主要概念和功能 内容二:管理用户安全性 1.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用户帐户 2.对用户进行验证 3.分配默认的存储区(表空间) 4.授予权限和撤消权限 5.创建和管理职责及配置文件 6.实施标准口令保护功能 7.控制用户对资源的使用 内容三:管理数据和并发处理能力 1.通过 SQL 管理数据 2.介绍数据库锁机制 3.监控和解决锁冲突 |
第二天下午 | REDO、UNDO设置及备份恢复概念 | 内容四:管理撤消数据 1.DML 和撤消数据生成 2.监控和管理撤消 3.配置撤消保留和保障撤消保留 4.使用撤消 Advisor 5.UNDO空间估算和设置 内容五:管理REDO 1.介绍Oracle REDO机制,REDO在数据库恢复和数据库复制中的作用 2.REDO和UNDO区别 3.REDO文件大小估算 4.REDO日志组和日志成员管理 内容六:备份和恢复的概念 1.确定 Oracle 数据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 2.描述优化实例恢复的方法 3.确定检查点、重做日志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的重要性 4.配置 ARCHIVELOG 模式 |
第三天上午 | 使用RMAN进行数据库备份恢复 | 内容一:执行数据库备份 1.RMAN备份设置 2.使用RMAN备份数据库 3.创建增量备份 4.自动数据库备份 5.监控快速恢复区 6.备份过程监控 7.备份优化 内容二:执行数据库恢复 1.恢复丢失的控制文件 2.恢复丢失的重做日志文件 3.在数据文件丢失后执行完全恢复 |
第三天下午 | 数据库优化 | 内容一:优化介绍 1.优化工具介绍 2.基于数据库统计的问题分析和诊断 3.基于等待事件的问题分析和诊断 4. Alert Log与Trace Files对性能故障诊断的帮助 内容二:使用AWR报告分析问题 1.自动负载资料库AWR介绍 2.手动生成AWR报告,分析数据库问题 内容三:数据库内存优化 1.数据高速缓冲区内部运行机制、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路 2.共享池内部运行机制,库高速缓存、字典高速缓存的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路 3.游标共享(cursor_sharing),硬解析问题处理 4.日志缓冲区的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路 5.PGA内存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路 内容四:SQL优化 1.SQL语句的处理过程分析 2.使用SQLPLUS的autotrace分析语句计划和统计信息 3.使用10046事件跟踪sql 4.使用10053事件查看sql计划选择 |
第四天上午 | Data Guard和RAC环境搭建 | 内容一:Data Guard介绍 1.可能导致数据损失的原因分析 2.Data Guard实现原理和基本结构 3.物理Standby和逻辑Standby区别 4.Data Guard在应用读写分离中的应用 内容二:物理DG维护 1.搭建物理Data Guard环境 2.主从切换switchover和failover 3.数据库日志同步监控和处理 4.使用Data Guard Broker维护DG环境 内容三:Oracle RAC介绍 1.单实例数据库和RAC区别 2.介绍集群软件Clusterware,网络心跳和磁盘心跳 3.集群层的脑裂(brain-split)处理机制 4.集群注册OCR和表决文件VOTING FILE 5.RAC的基本结构 6.缓冲融合cache fusion的实现机制 |
第四天下午 | Data Guard和RAC环境搭建 | 内容四:RAC环境搭建和维护 1.系统环境设置,网络、存储 2.安装配置Clusterware 3.使用ASMCA创建ASM磁盘组 4.使用CRSCTL控制集群软件的启停 5.安装RAC数据库软件 6.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 7.使用SRVCTL控制数据库实例启停 8.创建Service,将应用分区 9.删除和添加集群节点 10.RAC环境下使用RMAN进行数据库备份恢复 |